黄花鱼是什么鱼?黄花鱼有几个品种?黄花鱼又名黄鱼。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黄花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
黄花鱼有几个品种
1、黄花鱼可分丹/span>2种,即大黄鱼、小黄鱼,它们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span>
2、大黄鱼别称金龙、大先、红瓜、黄瓜鱼、黄金龙、大王鱼、大黄鲞、桂花黄鱼;小黄鱼别称花鱼、小先、梅子、梅鱼、厚鳞仔、小王鱼、小春鱼、小黄瓜鱼、/span>
3、大黄鱼的鳞片较小,尾柄细长,体长为40-50厘米左右,椎骨有25-27枚;小黄鱼的鳞片较大,尾柄较短,体长丹/span>20厘米左右,椎骨有28-30枚、/span>
4、大黄鱼的主要汛期为夏季端午节前后,小黄鱼的主要汛期为清明至谷雨,此时的黄花鱼肉质肥美,鳞色金黄,发育程度达到高峰,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span>
另外,它的鱼肉很嫩很好吃。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又名黄花鱼。属鱼纲、石首鱼科。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义同/span>“石首鱼”。大黄鱼又称大鲜、大黄花、桂花黄鱼。小黄鱼又称小鲜、小黄花、小黄瓜鱼。大小黄鱼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span>
黄花鱼外形特
①大黄鱼,体近长方形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前方隆凸而后方为低。体长约30余厘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稍隆凸。鼻孔每?/span>2个,前鼻孔圆而小,后鼻孔长形,较大,接近于眼。口前位,宽阔而斜。上、下颌相等,唇薄;上颌骨能伸缩。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较长。鳞片栉状,侧浅鳝/span>57;侧线下鳞较侧线上鳞为大。背鳍及臀鳍的鳍条?/span>2/3以上均蒙小圆鳞。侧线前部较弯曲,后部较直。背鳍Ⅷ~Ⅹ31,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臀鳍Ⅱ9,起点约与背鳍鳍条的中部相对,胸鳌/span>15,起点在鳃盖后。腹鳍小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黄色,下侧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 多活动于海水中下层,有洄游习性、/span>
②小黄鱼,形状和大黄鱼相近而小。体长约20厘米。侧线鳞60}/span>63。背鳍Ⅸ34}/span>36,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臀鳍Ⅱ9,起点稍后于背鳍鳍条的中部。胸鳌/span>19,长而尖,末端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稍短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有洄游习性、/span>
黄花鱼生活习
分布范围图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span>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物,秋末返回深海。小黄鱼具有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食性,对食物选择性小,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鱼虾等,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鱼类主要为鰕虎鱼,虾类则有毛虾、糠虾 脊尾白虾和鼓虾等。在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海域,小黄鱼主要摄食游泳动物,但在不同的生活时期(越冬期 产卵期和索饵期)摄食强度不同,其中越冬期'/span>1~3月)摄食强度**弱,产卵期(4~5月)居中,索饵期'/span>6~12月)**为旺盛、/span>
黄花鱼有什么特
特点如下
1、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披有小圆鳞,鱼鳞颜色均匀,黄色自然、/span>
2、新鲜优质的黄花鱼眼睛是黑而光亮的、/span>
3、身体没有伤痕,鱼体呈长椭圆形,头比较大,尾柄较细长,上身为黄褐色,腹部为金黄色,鱼鳍为黄色或灰黄色,嘴唇为橘红色、/span>
黄花鱼是海鱼。黄花鱼有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之分,大黄花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span>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span>
小黄花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鱼春季向沿岸洄游+/span>3}/span>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span>
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
黄花鱼,学名大黄鱼,属于名贵鱼种,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海域自然产量已锐减,但人工养殖已发展起来,已有较多黄花鱼上市出售,还有部分进口产品。此外还有一种小黄鱼也称黄花鱼,因为目前市场供应的主要是大黄鱼,所以这里只着重介绍大黄鱼。黄花鱼(大黄鱻/span>)属石首鱼科黄花鱼属(见左图Ⅰ),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成鱼一般体镾/span>30厘米}/span>40厘米,其头较大,背侧中央枕骨刺不明显,尾柄较细长,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鱼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桔红色,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三分之二以上披小圆鳞、/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