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粮食基本面越发紧张,全球粮食库存已经降至30年来的历史低位,并且库存消费比也处于?0年来的低位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称,2009/2010年度全球粮食产量将低于需求水平,库存将维持下滑趋势。另外,近几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中国的粮食库存情况也备受考验。未来粮食供应偏紧将成为常态,粮食价格上涨将是大势所趋、/P>
从四季度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今年粮食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往年,对下游产品和CPI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的规模增加,加上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蔬菜、肉、禽、蛋等农产品(22.57,0.67,3.06%)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劳动力素质低下、耕地面积萎缩等使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相对减少。另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为主要形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依然向好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升值,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从而引起国际热钱流入和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推高国内物价,为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通胀的压力,根据业内权威人士预计?0月份我国CPI仍将保持高位,甚至有可能?月份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CPI指数控制?%以内的目标,国家继续出台政策措施稳定粮价的可能性将很大,因此后市不可过分看高粮食谷物类期货价格、/P>
(一) 玉米 牛市格局不变,短期谨防政策调控带来的震荡风险
据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预估?010/2011年度美国玉米年末库存?.02亿蒲式耳,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11.48亿蒲式耳,这也远低?009/2010年度17.08亿蒲式耳的年末库存,降?4年最低水平,按照该年度的消费量计算,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将下降?.3%、/P>
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今年我国玉米播种普遍推迟10?0天,但由于雨水充足,玉米长势较好,单产有望提高,预计2010/2011年度中国玉米总产量约?.53亿吨,较上年1.37亿吨的产量增长了1590余万吨,增幅11.6%。。虽然产量明显增长,但随着人们对动物性蛋白消费量的增长,本年度国内饲料养殖对玉米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另外,由于近来白糖价格涨幅较大,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产品如玉米淀粉、淀粉糖等需求得到提振,企业利润因而增加,预计本年度国内深加工业对玉米的需求将会十分强劲、/P>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月我国进口玉?12,778吨,同比增长7,042.48%??月累计进?,226,819吨,同比增长8,643.71%。其实,自今?月以来,中国玉米进口量始终保持着趋升的态势、/P>
近来市场传言中国政府在确认美国玉米价格,且购入总量约在200-300万吨,不过目前这则传闻的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据有关部门预计?009/10年度中国进口玉米数量约为100-110万吨?010/11年度玉米进口量可能达?80万吨。而从数量方面来看,即?010/11年度中国玉米进口数量能够达到580万吨的水平,国内玉米年末库存总量依然是较上一年度明显下降?09/10年度年末库存?287万吨?0/11年度年末库存?964万吨)、/P>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规模地进口玉米必然加剧全球玉米的紧张,进而带动全球玉米价格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CBOT玉米持续上涨,已经创下了?3个月来的新高,截?0?8日,11月份到港进口玉米完税成本达到2545.49?吨,远高于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进口成本的持续攀升必然使得用粮企业将目光转回国产玉米市场,进而推动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行、/P>
目前东北新玉米的收获已经基本结束,南北各地贸易商和用粮企业也陆续开赴东北产区进行收购,虽然东北地区国有粮库暂无入市收购的迹象,但当地玉米市场的收购场面却异常火爆。而东北一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已率先上调收购价格,长春大成当前收购价格在1800?吨,吉林榆树?810?吨,辽宁昌图更是高达1890?吨,均较往年同期高?00-300?吨、/P>
而在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的同时,玉米的市场流动量却表现偏少,主要因播种生长期间不利天气造成收获期推迟,另外近年玉米市场的行情也使得农民普遍认为粮食越晚出售获益越大,因此捂粮待涨的现象在东北和华北产区十分常见。同时,目前东北地区还面临着铁路运力紧张的问题,部分地区请车费甚至高?000-600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新粮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时间、/P>
据了解,今年北方产区玉米批量上市时间可能会在11月中旬前后,在此之前预计国内陈粮价格走势仍将较为坚挺。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农产品大幅上涨也加大了通胀压力的担忧,为此有关部门也可能会采取相应调控政策来稳定市场,短期国内玉米市场或面临一定的振荡风险,但价格下跌空间料十分有限。从中长期来看,饲料、工业需求的刚性增长,以及国家在东北地区的临储玉米已基本消耗殆尽,在新玉米上市期间国家也将加大收购力度,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市场供应紧张预期,玉米的牛市格局也将持续、/P>
(?、涨势过后,11月份强麦期价或趋向于震荡调整
据美国农业部称,截止24日,美国冬小麦优良率?7%,低于上年同期的62%,这是自1991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中西部近四分之一的硬红冬小麦及近半的软红冬小麦耕地非常干燥,导致小麦种子无法发芽及正常生长。澳大利亚麦区则因降雨量过多,导致小麦质量明显下降,据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未来三个月里澳大利亚农业产区的降雨量可能超过平均水平,这可能导致小麦质量下降。另外,由于恶劣天气对冬播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今年俄罗斯农冬季农作物播种面积明显减少。截止到10?0日,农户种植?320万公顷冬季农作物,相比之下,上年同期?680万公顷,今年冬季谷物播种面积将比早先预期减少30%。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小麦的供应形势也越来越值得担忧,国际麦价若是上涨,其必然传导至我国,推动强麦期价进一步上行、/P>
目前,我国冬小麦播种已经基本结束,部分地区已进入出苗期,今年秋种期间整体天气状况对小麦播种基本有利,进展较为顺利,据统计,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78亿亩,较上年持平略增。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数据显示?010年中国小麦总产?151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从整体供需格局上看,国内小麦市场供应宽松。尽管目前多数产区小麦市场价格仍然高出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但农民对后市价格看好,惜售心理依然未减。中长期来看,虽然受到市场自身成本提高,通胀及国际农产品价格涨价预期的影响下,强麦期货价格仍将平稳走高。但预计11月份在国内政策施压的环境下,强麦期价上涨势头或暂告一段落,趋向于震荡调整、/P>
(??1月份早籼稻市场或陷入震荡调整行情
由于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的洪涝灾害严重,市场预计明年大米生产将是个问题,供应将会趋紧。而据越南国内媒体称,作为仅次于泰国的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明年越南大米出口量?00万吨,相比之下,今年的出口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650万吨。另外,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菲律宾再度将超强台风鲇鱼造成的损失预估上?3%,为468,546吨。而且菲律宾政府官员表示,损失数据还可能上调。不过,从全球稻谷市场的整体格局来看?010/201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525亿吨,期末库存预计为9430万吨,库存消费比大幅提升,显示全球稻谷供应整体格局偏好、/P>
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当前国内早稻供应仍未出现十分紧张的情况。自2004年以来,受国家最低收购价逐年提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等政策支撑,南方地区“单改双”增多,早籼稻种植出现恢复性增加,产量持续稳定?30亿斤以上,其?009年产量达到了667亿斤,创?年来最高。国家粮油中?0月份的预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稻谷全国稻谷产量为19640万吨,同比增?30万吨?010/2011年度中国稻谷供大于求格局没有改变、/P>
而关于早籼稻,国家对2008年产早籼稻实施了临储收购,对2009年产早籼稻实施了托市收购,两年累计收购早籼稻?7.6亿斤。自2009?月下旬,国家开始将这部分库存粮通过拍卖的形式投入市场,截至10?1日,累计成交早籼稻约20亿斤,还剩余最低收购价及临储早籼稻库存?7.6亿斤、/P>
目前,主产区江西、湖南的中籼稻已经收割完毕,晚籼稻也局部零星收割。近期阴雨低温大风天气对中晚稻收割及晾晒产生一定影响。各地反映目前中晚稻交易量较少,各地优质稻收购竞争激烈,开秤呈现高开。由于稻谷作为国内居民的主要口粮,国家政策调控的监管力度十分严格。对于已经陆续上市的中、晚稻,国家的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如停止对东北粳稻外运实施补贴,收购期间政策性稻谷拍卖继续进行,加强对粮食收购资格证的检查,对粮食经营者最高收购库存进行限制,加强对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的管理,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价格监测及媒体的舆论导向管理。另外,今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当中明确提到,为稳定市场预期,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较多时,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可暂缓轮入,并按管理权限报批后适当延长轮换空库期。而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面对当前农产品市场所发出的调控部署及精神指示,也给当前的稻谷市场一定程度的打压、/P>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前期进入早籼稻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抵抗不住政策的施压,多头纷纷获利了结。整体来看,虽然国内乃至全球稻谷的库存较为充裕且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的提高、农民惜售心理,以及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和国内通胀预期的影响将使得粮食价格仍表现得较为坚挺,预计后期早籼稻市场将陷入震荡调整行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