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猪产业化的兴起,对优良猪种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进行种猪的遗传改育,加快育种进展,提高选择效率,以不断满足我们猪种产业化的需求。
1 遗传评估技术
选种是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种要基于对畜禽遗传素质的准确评定。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使用,一些国家开始把BLUP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评估中,大大提高了遗传改育的速度,如加拿大自从1985年开始应用BLUP法以来,背膘厚的改育速度提高了50%,达100千克体重日龄的改育速度提高同100%-200%。丹麦长白猪1980-1999年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由771克增加到960克,耗料指数由286减少到238,背膘厚由1.32厘米降低到1.2厘米,改育效果非常显著。目前,这一方法已成为狸遣传廉政估的标准方法。
据估计,生长速度的提高和背膘厚的下降分别有2/3和4/5要归因于遗传改育。例如,从1980-1995年,加拿大约克夏达100千克日龄减少了约20天,这20天有14天归因于遗传的改育,另外6天归因于其它因子(健康、营养、管理)。同样,加拿大约克夏的背膘存从1980-1995减少了4.4 mm,其中3.9 mm归因于遗传的改进。产仔数对选择的反应不象背膘厚甚至从1987年至今,加拿大约克夏猪的的产仔数有所提高。这种趋势表明,生产性状的选择并没有对产仔数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产仔数估计育种值的应用以及联合选育群体的增大,对产仔数的选择将更加有效。利用核心育种计划,预计的选择进展每窝可提高。0.25头产活仔数。
近两年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使BLUP方法又有所发展,如从公猪模型发展为动物模型,单性状育种值估计发展为多性状育种值估计;并开发出一毓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PEST、GENESIS、PIGBLUP、GBS和 NETPIG等。
NETPIG遗传评估程序计算体重达100千克的日龄和背膘厚以及产仔数的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EBV)、并计算出个体的父系本品种或品系设计的,综合了体重达100千克的日龄和背膘厚的EBV。母系指数(DLI)是用业选择商品代母猪品种或品系的。它综合了总产仔数,体重达100千克的背膘厚的日龄EBV。指数中权重是根据各性状的经济重要性及其估计育种值的标准差制定的。
2 性能测定技术
平衡的选择方法可提高动物的总体生产力,其测定和选择的经济性状包括生长性能(如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体质健壮程度),胴体品质(如胴体瘦肉率,肌肉品质)及繁殖性能(产仔数、产仔间隔,得用年限)。通常饲料转华率的遗传进展主要是通过直接选择活体背膘厚和生长速度间接得到的。经验证明,这要比直接更有效(Kennedy等,1991)。对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瘦肉率的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状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性状是总产仔数。
中心性能测定的目的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来自不同种群的公猪。通过这样的比较,可增加不同群体间中遗传的联系,提高国家或地区性的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公猪要测定30-100千克期间活体背膘厚,日增重和采食量职能有了变化。它们更多地被用来研究,如通过同胞测定评估胴体品质和猪肉品质的育种值,或测定和比较不同来源的商品猪性能。一些测定站应用早期隔离断奶(SEW),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增加同健康群体间个体的可比性。
场内性能测定是遗传发育体系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测定个体达100千克背膘厚和日龄,使用B型超声波仪器测量活体背膘厚,称量体重计算达100千克的目龄。场内母猪生产力的测定有助于生产者管理其猪群,产仔数遗传评估可识别群体中每殖笥能最好的母猪的公猪。
准确可靠的个体性能没是定是遗传评估的基础,场内个体性能测定分两种形式:一是以省级种猪测定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对抽属猪场进行定期的巡回抽测;二是各猪场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场抽有测定猪进行测定。测定结束后及时进行场内个体育种值估计,指导场内选种,同时测定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到省级和国家级育种中心,进行跨场间的遗传评估以及省级和国家级的良种登记,评估结果公布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区哉性的联合育种。
3 外貌评定技术
猪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的外部和内部、形态和机能有着极期密切关系,从猪的外部牲可能性透视猪的内部机能。猪的外形不仅反映其外表,而且也反映了猪的体质、机能、生产生能和健康状态。
进行评定时,人畜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3倍于猪体长的距离为宜。从猪的正面、侧面和后面,主要看其体形是否与选育方向相符,体质是否结实,整体发育是否协调,品种牲是否典型,肢蹄是否健壮,有何重大失格以及一般精神表现。再令其走动,看其动作、步态以及有无跛行或其他疾患。取得一个概括认识以后,再走近畜体,对各部位进行细致审查,最后根据印象进行分析。评定,评定优劣。为了避免遗记,应在鉴定时将所得印象用文字简要记载下来,以供集中考虑。此外,也可采用图示法,即在猪轮廓图上,用相应符号将部位的优缺点标出,使人一目了然。为减少主观成份,可采用评分鉴定,即根据猪外貌评分表来评定种猪,也可根据外貌评分的估计育种值评估种猪体质外貌的遗传素质。
4 基因检测技术
4.1 肉质基因的检测
随着基因检测的广泛应用,可采集种猪毛样或血栏检测个体氟烷基因型,剔除氟烷隐性有害基因,降低应激导致的死亡率和PSE的发生率,提高猪肉质量。Pommier和 Houde(1993
研究了三种氟烷基因型的PSE肉发生率.结果发现显型纯合子(NN)、杂合子(Nn)以及隐性纯合子(nn)中PSE发生率分别是53.7%、79.8%和90.9%,杂合子的PSE发生率明显高于显性纯合子。为此,应从种公猪以及育路群中清除氟烷隐性有害基因,在无氟烷隐性有害基因的群体中采用加性遗传选择来提高种畜的瘦肉率和体质,并同时改良猪肉品质。他们的研究中显性纯合子的PSE肉发生率也高达53。7%产生。表明除氟烷隐性有害基因外仍然有其他重要的遗传和环境因素PSE肉的产生,如现已定位的酸猪肉基因或RN基因。
4.2 高产仔基因的检测
Rothschild等于1994年在梅山猪和大白猪中发现ESR基因(Oestrogenreceptor,雌激素受体基因)的一种多态可提高产仔数。进一步研究表明ESR基因是影响产仔数的主效基因或与产仔数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该基因可提高胚胎的成活率。在梅山猪与大白猪的合成系中ESR的B等位基因对头胎产仔数的加性效应是每窝增加1.15头,对第二胎以上的加性效应是每窝增加0.5头,并表现出显性效应。在大白纯种群中ESR的B等位基因对头胎产仔数不清的加性效应是每窝增加0.4头,对第二胎以上的加性效应是每窝增加0.3头。这些差异显示ESR的B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在群体间受到不同遗传背景的影响。
5 杂交利用技术
在我国的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大型集约化猪场,目前普遍采用杜洛克配长白与大白或长白的杂交母猪的三无杂交方法即我们常说的DLY,来生产商品肉猪,这种杂交方式即可获得最大的个体杂种优势且遗传基础较广泛,生产性能优良,又可满足对肉猪的体型和质量要求。但纯种和纯种育种者的概念将逐渐消失,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是必然的趋势,在长期良种和生产实践中发现,要求一个品种具有产仔多、生长快、耗料少、肉质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