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渔业主推技术: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xiaolu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12-01 10:44:00
【导读】 一、技术名称 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针对南方地区地域环境特点与对虾特殊...
    一、技术名称

    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针对南方地区地域环境特点与对虾特殊生物学习性,因地、因种制宜,研究和设计构建适合于南方地区的对虾专门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配套养殖技术。

    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以现代微生物技术(生物絮团技术)为基础,三阶段跑道式养殖池工程化设施为支撑,高效循环水处理为依托,智能化精确控制为保障,实现全年高产、稳产多造对虾的现代工业化养殖技术体系,具备高密度养殖、零排放、饲料系数低、在线实时监控、智能化调控与投饵、水循环利用达90%和产品优质健康等特点。近年来,该养殖技术在我国南方地区进行了养殖推广应用,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养殖生产实践均显示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备高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广东省2020年渔业主推技术: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广东省2020年渔业主推技术: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 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示意图
    主要技术工艺特点:

   (1)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养殖对虾,实现养殖水体原位清洁,稳定调控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降低换水率,提高养殖密度,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收益。

   (2)分级轮养方式,最大程度利用水体,提高养殖茬数,缩短上市周期。

   (3)工业化循环水处理,实现养殖水循环利用。

   (4)植物净化外排水,实现养殖用水重复使用或安全排放。

   (5)物联网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养殖管理自动化、精准化。

   (6)智能化全天候自动投饵,有效提高饵料利用率,增加规格均匀度。

   (7)高效控温,突破气候制约,实现全年连续生产。

   (8)机械化收虾,自动分级。

    三、增产增效情况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已在广东省中山市和佛山市开展应用示范和推广,目前,推广面积达20万平方米,辐射面积100万平方米,中山市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首批养殖面积5万平方米已投入生产,效果显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中山市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年产10造工业化对虾千吨养殖示范园建设,以凡纳滨对虾为主要生产品种,车间设计采用三阶段养殖模式,即每条生产线含有标苗区、中间暂养区和成虾养殖区,养殖池为环形跑道式设计,以生物絮团技术为主要养殖技术,配套高效水处理系统、智能化供气、控温、自动投饵、水质自动化监控等设施、设备,可实现封闭式、循环水、全年连续多造稳产高产,单位产量达5kg/m2以上,年产10造,第一期18条生产线,9000m2成虾养殖面积可年生产无公害凡纳滨对虾450吨。

    较之传统对虾养殖模式,该模式每茬可增加养殖产量400%,节省单位养殖成本20%,单位面积每茬提高养殖收入445%,纯利润提高554%,减排90%;在控温条件下,可突破气候限制,实现全年连续生产,增加养殖茬数4~6茬。

    目前,该技术简化方案已在福建宁德市展开推广与运用,利用当地闲置水泥育苗池进行对虾工厂化养殖,采用分级养殖方式,养殖100天,规格70~80尾/公斤,单位产量5~8kg/m2,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可为我国水产养殖闲置育苗池的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模式。

    四、技术要点

    1、养殖配套设施

    养殖区应包含有蓄水池、养殖车间、水循环处理区和生物净化区,各功能区比例为1:5:1:3。其中,养殖车间为封闭式保温结构,养殖池为长环形跑道式结构,按分级养殖设置,以二、三阶段养殖为主,二阶段养殖池面积比例以1:4左右,三阶段以1:4:10为宜;池深1.5~2.0m,池底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保证池水能自流排干;进、出水独立设置,进、出水口分别设于池塘两边。养殖池具备控温系统、射流式增氧系统,选配自动投饵机与水质智能化监控系统等辅助设备。

    2、放养前准备

   (1)养殖水体消毒。养殖用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渔业用水标准。养殖用水经过滤棉袋过滤后进入暂养池,每立方水体泼洒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20~25g,经6h以上作用后,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一天后使用。

   (2)益生菌附着和接种。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1×109~1×1010活菌单位(CFU)/L、乳酸菌1×109~5×109CFU/L,红糖10~20g/L,置于桶中混合,加水至一定体积,充分曝气活化,筛绢网过滤后,加入光合细菌1×109~5×109CFU/L,0.5L/m3水体全池泼洒该种益生菌-红糖混合液。

   (3)水环境调节。调节养殖水体各指标(温度、pH和盐度等)与待入池虾苗所处环境相近,其中,温度相差<2℃,pH相差<0.5,盐度相差<2‰。泼洒水色营养剂调节水色至淡褐色。调节曝气量,做到充分均匀曝气。

    3、养成管理

   (1)虾苗放养

    A、分级养殖。一级池为标粗池,虾苗标粗20~30天规格达到2.5~3cm,进入二级池养殖,二级池养殖20~30天规格达到5~6cm,进入三级池养殖。

    B、放苗方法。包装好的虾苗进入生产车间前要通过3ppm聚维酮碘液进行外袋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池。放苗时注意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温度和盐度变化,要把温差和盐度差控制在1℃和2‰以内,24小时温差控制在3℃、盐度差控制在3‰以内。为使虾苗尽快适应养成池的水质环境,把装有虾苗的袋子先浮在水面上,使袋内外的温度趋于平衡,再打开袋子,向袋内缓慢加入池水直至向外溢出,让虾苗逐渐进入水中,以提高苗的成活率。

    C、放养密度。一级池3000~5000尾/m3,二级池1000~1500尾/m3,三级池400~800尾/m3。

   (2)饲料与投喂

    A、饲料要求。饲料要求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其营养成分及加工工艺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所颁布的对虾配合饲料的标准要求,在养殖高温期或发病期,饲料投放前添加能提高白对虾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以增强虾的抗病力。

    B、投饲量。凡纳滨对虾日投饲量依据其生长状况、规格以及底质、水质而定。养殖前期,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7%~8%;养殖中期(虾体长3~6cm),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6%;养殖期(虾体长6cm以上),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4%。

    C、投喂方法。投喂方法为沿池边均匀泼洒投喂。遵循“少量多投、日少夜多、均匀泼洒”的原则。

    D、投喂次数。每天5次:06:00、10:00、14:00、18:00、22:00具体投喂次数、时间和投喂量依据养殖具体情况可有所变动。

   (3)水质管理

    A、前期水质调节。虾苗入池后每日按0.5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红糖混合液,连续泼洒5~7天,至水体透明度为50~60cm。逐渐加高水位至最终养殖水位。  

    B、中后期水质调节。养殖期间不换水,仅补充蒸发水分。采用外置沉淀桶、生物滤池过滤等方式控制水体中絮团量在12mL/L。通过定期小量多次使用小苏打和石灰水,维持pH在7.6~8.6。射流器要24小时运行,保持溶解氧在全天处于5ppm以上。虾池底部无沉积。

   (4)日常管理

    A、检查饲料台的摄食状况,及时调整当日投喂量,并做好记录。

    B、经常检查与清除虾池周围的敌害和异物。

    C、经常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的虾或病、死虾,要及时捞出深埋。并查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D、定期检测各池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并做好记录。

    E、经常检测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注意用电安全,尤其要经常检查用电设备及线路。

    4、养殖排放水处理

   (1)养殖水排放前必须先经过水质净化处理后再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2)养殖水排放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和生物制剂法。物理法主要是沉淀和气浮,生物制剂法是使用微生态制剂降解水中有机质和悬浮物,使养殖排放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5、收获

   (1)收获时间。收获时间依据气候、规格、市场价格、水体状况以及虾的健康而定。

    A、收获前停止换水48h,待软壳虾少于10%时起捕,到水温降到15℃前捕捞结束。

    B、当虾体规格达到11cm以上时,可起捕深加工或活虾上市。

    C、若市场供求量大、虾塘密度又过高时,可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

    D、池塘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捕捞,以减少损失。

   (2)收获准备

    及时掌握气象动态,注意虾池环境因素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捕捞计划;配备好捕捞工具和运输车辆等。

   (3)收获方法

    三级养成池配备捕捞系统,将水位降低后,拔开排水管,虾可直接进入收虾池。

    五、适宜区域

    包括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及内陆省份凡纳滨对虾适养区域。

    六、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邮编:510300;联系人:张家松;电话:18929561598;电子邮件:jiasongzhang@hotmail.com。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