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猪场而言,恰当管理后备猪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一般的群体年度淘汰替换率在30%——50%之间。如果没有恰当的措施应付和适应,这些进来的繁育群体会动摇您母猪群的健康状况。
猪场引种、隔离、适应和生产的重要性
隔离阶段
目的是提供一段时间为:
l 监控和确认新交付的动物未携带任何传染病,检出那些已离开农场但处于潜伏期或者在运输途中受到传染的动物。
l 监控供种农场的总体猪群健康状况。
动物应在单独舍内进行为期8周的隔离,以便每日观察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在前两周新进猪应完全与其它猪只隔离,以利它们从运输和环境改变的应激中恢复过来。
适应阶段
目的是使新动物适应病原体或农场潜在的病原体。它应在隔离舍中进行,并在经过两周的单独隔离后开始。通常是接种(由接收猪场进行)、携带少量粪便、垫草等到隔离舍,并引入断奶猪、淘汰母猪或育肥猪。最好听从猪场兽医的推荐,应按照进入育种群和接收农场的健康状况来适应。
一个适应计划将允许对置于传染病挑战的比率和数量进行控制。这挑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
l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免疫系统产生足够高水平的抗体来给予充分保护。
l 通常对于新进后备母猪而言,置于数百头育肥猪相同空间的最初挑战太大。
l 由于隔离/适应的设施;非同进/同出所用,先入的后备母猪与受到运输应激、低免疫力的后入母猪同时受到病原体挑战,临床疾病的发生时有所闻并且经常导致接收群的临床疾病爆发。
为了方便合群,那些与接收群有相同健康状况的后备母猪将选入育种群。隔离后,有控制地置于群体病原体以使新入群体产生免疫力。经过这个程序将保证新群体的顺利合群和大群体健康状况的稳定性。
购买50KG重的育种后备母猪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离配种时间较长。如果在生长率和发情上采取措施,可以更好地对主动免疫进行人为控制。
生产阶段
这段时间是后备母猪上佳表现的准备期。PIC推荐快速生长,并开始与公猪接触和发情观察。PIC推荐后备母猪配种应在不低于200日龄,重约130公斤,背膘不低于18mm的情况下。
整个隔离/适应/生产的经济效益非常之高,并且在生产系统中是达到健康和生产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隔离舍工作程序
引种是猪场生产能够持续进行的保证,但也是本场猪群健康的最大威胁,因此引进的种猪在隔离舍的隔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隔离,将高度健康的后备公猪和母猪,直接饲养在一个病原活跃的猪群中或者将携带病原的后备公猪和母猪,直接饲养在一个高度健康的猪群中,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故制定隔离舍的工作程序如下:
一. 每日工作
1. 进舍后先检查空气环境是否适合猪只生长。
2. 喂料;将料槽清理干净,然后加入适量饲料,保证猪只随时都能吃到新鲜的饲料。
3. 检查饮水系统尤为重要,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4. 清扫畜栏内的粪便,确保猪体清洁干净,每天清粪至少两次。
5. 粪沟内不许存有粪便,但要注意节约用水。
6. 打扫窗户及畜栏上的灰尘,保持环境清洁。
7. 检查猪只状况:
(1).对病猪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2).病情严重的应单圈饲养,以便观察、治疗。
8. 注意猪舍温度,应保持最适合猪只的温度。
9. 观察和刺激发情,利用公猪诱请。
10. 作好记录:
(1).母猪发情情况。
(2).猪群疾病及治疗情况。
(3).饲料耗用情况、正常。
(4).药品的耗用情况。
(5).免疫情况记录。
(6).其他[如;温度、修理等],如有要求也应记录。
11. 每天下班后,将记录进行数据处理。
二. 根据〈免疫程序〉,正确作好疫苗免疫。
三. 在二个月的隔离适应期中,除通过免疫、添加药物来使猪只适应,另外,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还要完成——与原场猪的接触,与原场猪猪粪、猪胎衣的接触。
四. 种猪引入前应将隔离舍清洗、消毒、干燥并空置2天以上。
五. 种猪引入后一周内:
(1).充足新鲜的饮水至关重要。
(2).采食量会由很少逐渐增至正常。
(3).头三天应在饲料或水中加入抗生素。
六. 每周进行1-2次猪舍内环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