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牧场对于围产期的管理,一般来说兽医就只负责疾病治疗,营养师只负责制作配方,对于舒适度也没有专门的部门去管理,大家都处于各自比较独立的工作状态中,但是实际上奶牛在围产期发生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可能是管理问题,可能是营养问题,也可能是疾病问题。只有系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奶牛围产期的问题。
1 围产期的损失
大家都知道围产期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国内关键绩效指标(KPI)60天的淘汰率是很重要的指标。因为60天已经到了产奶高峰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干奶期,你的牛马上到产奶高峰给你创造利润了,这个时候你把牛淘汰了,是牛的一生中最大的损失。干奶、围产牛管理好的牧场,一般要求产后60天的死亡、淘汰率可以控制在5%以内。
国内很多牧场产后60天的死亡、淘汰率,一年数据平均是10%甚至更高。
美国70%的牧场都是由顾问公司服务,顾问公司帮助牧场提高产量,很关键的突破点就是做好围产期。围产期做好了,自然而然就会达到很好的产奶高峰,获得高产量高回报。
围产期很多疾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如胎衣不下、真胃移胃、子宫内膜炎、产后瘫痪、酮病等。牧场的兽医遇到的疾病问题最多最头疼,有时候很多疾病并发,以致于无从下手,也很难找到根本原因。其实,很多疾病是相关的,围产期抓住两个基本点,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两个点就是产后低血钙和酮病,包括临床的和亚临床的。
1.1 产后低血钙症
图1
钙是神经传导的递质,如果缺钙,骨骼肌传导受影响,奶牛会瘫痪,不能站立;如果瘤胃平滑肌的传导受影响,那就瘤胃迟缓,采食量降低,瘤胃充盈度不够,会导致真胃移位,伴发酮病。如果子宫平滑肌收缩性受影响,会导致胎衣不下,从而发生子宫内膜炎。
关于围产期有很多有争议的观点,其实牧场在围产期采用低钙还是高钙,都有成功的案例,取决于牧场实际情况,做的好的话两者都可以成功。
推荐方案一:
低钙摄入,相当于代偿的机理,产前限制钙的摄入,越低越好,这样产后激素会很强,钙的吸收功能就会很强。
使用简单的饲料原料组分,钙尽可能的接近标准,钾离子越低越好(1%,但有时候很难),使用硫酸镁。这种方案风险小,更适合中小型牧场。
推荐方案二:
产前添加阴离子盐(氯和硫)和相对高的钙。阴离子盐对解决钙的问题非常有效,它能促进甲状旁腺素增强,它的作用机理如同冬天的柴油机开启前预热,使机体提前预热,使甲状旁腺素提前活动起来,应对产后的钙需要。
饲喂阴离子盐来降低DCAD,低DCAD降低低血钙。阴离子盐是把双刃剑,如果做得正确会非常有效,如果使用不当,会增加酮病的风险。饲喂阴离子盐必须保证足够一致的采食量;最好只饲喂2~3周;不应该用于头胎牛;必须监控尿液pH(尿液pH 5.8~6.5),如果过低说明酸中毒过低,抑制采食,酮病的风险加大,如果过高说明阴离子盐没起作用,对低血钙预防无助;贵但是可以带来利益。这种方案存在一定的风险,适合大中型牧场,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和监控条件。
有人反映阴离子盐的适口性不好,影响采食量,其实阴离子盐的适口性可以忽略,因为相比日粮里面的钠,硫,钙等,它的适口性影响微不足道,之所以采食量降低,是因为阴离子盐改变了DCAD,代谢发生了改变导致的采食量降低。
预防低血钙的方法有三种:1.最大化肠道吸收钙的能力;2.增加骨钙的重吸收;3.降低尿钙的排出。这三种方法都需要维生素D,平时饲料中加的维生素D是没有活性的,需要酶在机体内转化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这种酶需要高镁低磷日粮,才可以将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的维生素D。生产中我们可以用硫酸镁替代氧化镁,硫酸镁可以溶解的,吸收率高,有效降低产后疾病发病率。
降低低血钙,可以通过加量添加来实现高镁高维生素D,低磷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减少DDGS、磷酸氢钙来实现,降低钙的途径有点难度,因为基础日粮中含有的豆粕、粗饲料中含有的钙都是很高的,还有钾的含量,也是越低越好的。
图2
图2是国内某大型牧场做的对比实验,分别饲喂低钙日粮和阴离子盐日粮,可以看出饲喂初期产奶量有所降低,但是通过整个产奶曲线可以观察到使用阴离子盐的日粮还是很好的。通过产奶曲线可以观察产奶高峰和产奶持久力,一般经产牛在产后30~45天达到产奶高峰。
图3
图3是国内某万头牧场产后疾病统计结果,3、4、5、6月份饲喂阴离子盐日粮的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为0,饲喂低钙日粮的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围产期采用哪种日粮取决于牧场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1.2 产后酮病
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是奶牛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国内国外的发病率都非常高。
图5
酮病分为Ⅰ型酮病和Ⅱ型酮病,Ⅰ型酮病是因为生糖的前体物不足导致的,通常发生在产后2-4周,采用葡萄糖治疗效果良好。Ⅱ型酮病通常发生在产后小于1周,通常葡萄糖疗法反应不敏感,常伴发脂肪肝是因为肝脏的功能受影响,肝脏生产葡萄糖的能力减弱。
Ⅰ型酮病和Ⅱ型酮病的机理不一样,预防措施也应该不一样,我们通常灌服的丙二醇是提供生糖前体物,而围产期饲喂胆碱是转运肝脏中蓄积的脂肪,丙酸铬是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关于围产期的能量需要,美国现在普遍高纤日粮,但NRC(2001)推荐的能量还是很高的,中国目前很多牛场的能量水平还是很高。我们一直强调围产期采食量最大化,但比采食量最大化更重要的是采食量的变化幅度要小。
Ⅰ型酮病:葡萄糖供应不足导致的产后谷物饲料不足,日粮过多脂肪,粗饲料质量差。过多的考虑瘤胃的功能而忽视代谢障碍(图5)。
图5
Ⅱ型酮病:合成葡萄糖能力不足,由于产前肝脏脂肪的蓄积引起的(图6)。
图6
满足产奶净能的需要,可降低脂肪肝和Ⅱ型酮病。饲喂充盈度高的日粮并且满足产奶净能需要,不要饲喂低于净能需要的日粮。目标采食量应占体重的1.6%,大约每天14兆卡。
图7 围产期能量水平对血糖的影响
图8 产前能量水平对产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图9 围产期奶牛发病率统计
酮病预防的关键点是维持干物质采食量稳定,维持能量水平不要过高,促进奶牛产后快速回到能量正平衡(最大化新产牛采食量)。奶牛的采食量迅速提升可以降低酮病风险,使产奶高峰奶量更高,体重损失更少,繁殖方面有很好的改善。
2 围产期管理
围产期的“四个全面”理念是指:全面饲养管理、全面减少所有应激、全面提高奶牛舒适度和全面提升奶牛的免疫力。
2.1 全面饲养管理
从围产期饲养管理上减少致病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围产期牛(-60天至产后30天)的管理,牧草质量、搅拌的准确度和均匀度、是否有挑食行为,投料和饲料的获取情况。
围产期的日粮配方中,需要注意维生素E的添加量,添加要高于泌乳牛5-6倍,可以预防胎衣不下、乳房炎等奶牛产后疾病。
图10 典型日粮参考
围产期奶牛的日粮一定要搅拌均匀,不只是精粗饲料的搅拌,由于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量少,要特别注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搅拌情况,避免搅拌不均,奶牛采食不到合理的营养,就会出现啃土、吃砖头等“异食癖”现象。
图11
TMR搅拌要注意保证切割的一致性,切割的长短不一,会造成奶牛挑食的现象。美国的牧场将草在TMR搅拌前先进行预铡碎,然后再放入TMR进行搅拌,可以很好的避免奶牛挑食,也能减少剩料的浪费。
体况评分现已成为评价牛群生产力、检验和推测饲养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营养与体况对母牛的繁殖机能产生重要影响,分娩时的体况以及产前产后营养供应是整个牛群获得最大繁殖力的关键,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维持母牛适宜的体况,围产期体况评分一般建议在3.0-3.25。
图12
图12是国内某大型牧业集团统计,围产期体况评分在3.0-3.25,奶牛产后30天达到产奶高峰,产后胎衣不下的比例一直都控制在8%左右。
图13
通过观察和触摸奶牛骨盆和腰部特定区域,进行体况评分。体况评分有1到5分,每级0.25分。
2.2 全面减少所有应激
牧场内我们所熟知的应激有很多,比如,分娩应激,环境应激,管理应激,饲喂应激等等。
图14 奶牛常见的应激源
围产期奶牛采食时间会降低,躺卧时间会降低,反复起卧次数有所增加,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围产期奶牛的舒适度,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她去采食,提供充足的卧床让她休息,建议围产期牛舍密度控制在80%左右。
a("con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