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蛔虫病-鸡常见寄生虫痄/p>
鸡蛔虫病的病原体属禽蛔科(Ascaridiidae),禽蛔属(Ascaridia)的鸡蛔虫(Ascaridia galli),寄生于鸡的小肠内。遍及全国各地,是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在地面大群饲养的情况下,常感染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p>
病原佒/strong>
鸡蛔虫是寄生于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呈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雄虫长2.6? cm,尾端有明显的尾翼和尾乳突,有一个具有厚的角质边缘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肛前吸盘;交合刺近于等长。雌虫长6.5?1 cm,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虫卵呈椭圆形,大小?70?0)m(47?1)m,壳厚而光滑,深灰色,新排出时内含单个胚细胞、/p>
发育叱/strong>
雌虫在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空气充足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幼虫在腺胃和肌胃处溢出,钻进肠黏膜发育一段时期后,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需?5?0天、/p>
流行病学
虫卵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常用的消毒药物抵抗力很强,但对干燥和高温?0℃以上)敏感,特别是阳光直射、沸水处理和粪便堆沤等情况下,可使之迅速死亡。在阴蔽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很长时间。鸡自然感染主要是由于吞食了感染性虫卵,但亦可由于啄食携带感染性虫卵的蚯蚓而感染??月龄以内的雏鸡易遭侵害,病情较重?岁以上鸡多为带虫者。饲养管理与易感性有很大关系。饲料中含动物蛋白、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丰富、营养价值高时,可使鸡有较强的抵抗力。虫卵在同样的湿度条件下,低温有利于保持其生命力;温度高?9℃,虫卵发育到感染期即行死亡、/p>
致病作用
幼虫侵入肠黏膜时,破坏黏膜及肠绒毛,造成出血和发炎,并易招致病原菌继发感染,此时在肠壁上常见有颗粒状化脓灶或结节形成。严重感染时,可见成虫大量聚集,相互缠结,可能发生肠阻塞,甚至引起肠破裂和腹膜炎。其代谢产物也是有害的,常使雏鸡发育迟缓,成年鸡产蛋量下降、/p>
症状
雏鸡常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精神委靡,行动迟缓,常呆立不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鸡冠苍白,黏膜贫血。消化机能障碍,可能渐趋衰弱而死亡。成年鸡多属轻度感染,不表现症状、/p>
诊断和治疖/strong>
用粪便检查法发现大量虫卵即可确诊。可用哌嗪化合物、左咪唑、噻苯唑(Thiabendazole)或氟苯咪?Flubendazole)驱虫、/p>
预防
(1)雏鸡与成年鸡应分群饲养,不共用运动场。成年鸡多系带虫者,是感染来源、/p>
(2)鸡舍和运动场上的粪便应逐日清除,集中进行生物热发酵。饲槽和饮水器应每隔1?周用沸水消毒、/p>
(3)在蛔虫病流行的鸡场,每年进行2?次定期驱虫。雏鸡在2月龄左右进行?次驱虫,?次在冬季进行;成年鸡?次在10?1月份,第2次在春季产蛋季节?个月进行。对患鸡随时进行治疗性驱虫、/p>
(4)加强饲养管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