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又叫面包虫、黄粉甲,属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的种类。原是仓贮的一种害虫。由于黄粉虫生活力非常强,且耐粗饲,好饲养,繁殖力极强,生长发育快,并且幼体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人工养殖蝎子的上好饲料。下面小编整理了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供各位参考。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黄粉虫的外部形态
(1)幼虫:
爬虫式,长圆形,体长35-38毫米。胸部3排对足爬行,头部有须两根;体壁光滑,黄褐色,腹末臀叉尖端向上,方向与虫体背面呈直角。有群居性和假死性。
(2)成虫:
体长14-18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体壁坚硬,前翅为角质,称为鞘翅。胸部有脚6支支。头部有须两壁坚硬,翅上有明显的刻点纵行。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黄粉虫的生活史
黄粉虫在野生状态下一般每年1个周期,以幼虫越冬,翌年清明前后起蛰,到5月中旬化蛹。人工在温室中饲养黄粉虫,室温保持在30-33度,湿度在70%左右时, 60天可完成1个世代;幼虫连续8次蜕皮而化蛹。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
黄粉虫为负趋光性,成虫生活在粮堆表面的阴暗角落;幼虫潜伏在表层,蛹羽化后 天左右,体色由黄白变成赤褐色,雌雄交配,随即产卵;产卵管长毫米;卵产于粮堆的表层下约14毫米处;卵椭圆形,长约2.5毫米,色白,表面有粘液,卵的表面常粘有各种碎屑,不经过细致检查难以发现,用手指轻压即破碎。成虫日产卵15-35粒,成虫一般可产卵2000-3000粒,喜群居。
(1)食物:
黄粉虫属杂食性动物,能吃各种粮食、麸皮、油料和粮油加工的副产品以及各种蔬菜。幼虫的食性更为广泛,除以上食物外还吃鲜榆叶、桑叶、桐叶、豆科植物的叶片,以及各种昆虫的尸体和枣仁加工筛出的碎屑;当食物缺乏时,甚至还可咬食木质的饲养箱和纸片与各种草棵,叶片等。
各种饲料适当搭配,对生长发育有利,仅给一些粗饲料虽可勉强维持生命,但生长发育缓慢,个体小,退化。
另外,黄粉虫对各种食物的利用率有所差异,各种食物对黄粉虫幼虫的增长率也不一样。黄粉虫幼虫对含淀粉为主的玉米和土面粉的消化率较高,平均为77% ;而对含粗纤维较多的麦麸、花生饼,则消化率很低,平均为37.5% 。然而黄粉虫幼虫的增长效率并不与消化率成正比例关系,增长率高低的原因还取决于食物中蛋白量的含量,凡含量高者增长率亦高。如麦麸、花生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其增长效率都等于或高于消化率。为了使黄粉虫幼虫增长效率提高,发育健壮,成活率高,并且成本低廉,经试验,以混合饲料为最理想,黄粉虫幼虫食用混合饲料的增长效率为45.25%,而食用单一饲料增长率低。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一些粮油加工的废物、饼粕、土面粉等,更可降低饲养成本。
试验证明,黄粉虫幼虫除对一些粗纤维消化吸收较差外,对饲料的其他成分大部分可以消化吸收。每100千克混合饲料,可生产约45千克黄粉虫,生产1千克幼虫加工费用不超过人民币0.5元(饲料成本)(这是以前的成本)。
(2)温度与湿度:
黄粉虫原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它是较耐寒的,越冬的幼虫可耐受—30C,而幼龄幼虫在OC以下,则大批死亡。—4C是黄粉虫的生存低限,12℃是发育起点,30—33C是其适温范围,在此温度下生长健壮,很少发病,成活率高。而生长发育最快是35℃,但长期处于此温下容易发病。生产上不要高于35C。温度高于37C,生长发育速度开始下降,39C是致死高温。虫死后不久,尸体呈黑褐色。
理想的湿度是:饲料含水量为15%,空气湿度为了0%左右。当含水量达到18%和空气湿度上升到85%时,黄粉虫发育减慢,并易发病,尤以成虫为甚。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黄粉虫养殖方法
(1)幼虫:
用木箱饲养,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重3厘米,放人3—5倍于虫重的混合饲料,将幼虫放人。再盖以各种菜叶等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待饲料基本吃光后,将虫粪筛出,再添新的饲料。如需要留种,则要减少幼虫的密度,一般l箱不可超过250克。前几批幼虫化的蛹要及时拣出,以免被咬伤,到后期多数幼虫已不再进食,因此不必再拣蛹。
(2)蛹:
用幼虫饲养箱撒以麦麸,盖上适量菜叶,将蛹放人待羽化。
(3)成虫:
黄粉虫成虫产卵箱的规格与幼虫箱相同,只是箱底镶以铁丝网,网的空洞以成虫不能钻人为度,箱的内侧四边镶以白铁皮或玻璃,以防成虫逃跑。在铁丝网下垫一张纸或一块木板,再撒1厘米的混合饲料,盖一层菜叶保湿,最后将孵化的成虫放入,准备产卵。
每隔7天将产卵箱底下的板或纸连同麦麸一起抽出,放人幼虫箱内待孵化。
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
黄粉虫喂蝎子可产生增长效率
黄粉虫是蝎子的优良食物,如能与其他饲料适当配合,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是很有利的。试验证明,刚出生的小蝎在1个月内吃60毫克的黄粉虫,蝎子体重增长24毫克,其增长率为40%;然而每次蜕皮总有一部分蝎子死亡,所投放的食物也不能全部利用,因此,蝎子的实际增长率大约为30%。当然这个数字会随着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大幅度的增长。
(编辑:yaoqin)部分专业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