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繁殖技

woaini1017 网络 2020-10-22 12:28:00
【导读】自然繁殖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模仿自然环境条件,让泥鳅自行产卵孵化,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鳅子代的成活率,操作也十分简单,很适合泥鳅养殖专业户使用,...

自然繁殖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模仿自然环境条件,让泥鳅自行产卵孵化,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鳅子代的成活率,操作也十分简单,很适合泥鳅养殖专业户使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繁殖技术吧、/p>

泥鳅繁殖技? src=

泥鳅繁殖技?/p>

泥鳅的繁殖习?/strong>

泥鳅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p>

泥鳅繁殖技? src=

泥鳅繁殖技?/p>

泥鳅的产卵技?/strong>

1、产卵环境:泥鳅产卵池可选择小水泥池、小池塘等,水面5?02米,水深40?0厘米,最好能保持微流水。在产卵池中放上水草、杨柳根须、棕榈皮等做鱼巢,供卵附着。每平方米放亲鳅7?0?一雌两雄为1?、/p>

2、产卵时间:水温?8?0℃时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当水温?0?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尾雌?次可产卵200?00粒,经多次产卵才能产完,共产3000?000粒。受精卵黏附在鱼巢上,但黏着力较差,很易脱落,因而操作时要细心、/p>

3、产卵管理:产卵期内,每天上午将鱼巢捞出观察,若鱼巢上卵较多,应移至孵化池内孵化,下午重新放入鱼巢。如果鱼巢收取不及时,受精卵会被亲鳅吃掉。也可用亲鳅培育池作为产卵池。当水温升至18℃,个别泥鳅有追逐现象时,放入鱼巢,并使池中保持微流水,一则改善水质,二则刺激亲鳅繁殖、/p>

泥鳅繁殖技? src=

泥鳅繁殖技?/p>

泥鳅的孵化技?/strong>

1、苗池整理:泥鳅受精卵常在育苗池内孵化。在鱼巢放入?0?5天,对育苗池进行清整。为提高孵化率,可在孵化?育苗?水下20厘米处搭好网架,把鱼巢平铺在上面。每平方米约放鳅?万粒,通常受精卵的出苗率为40%。据此,计算好放卵总数、/p>

2、苗池管理:泥鳅鱼巢上方要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防止青蛙、野杂鱼入池危害鳅卵、鳅苗。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并及时将蛙卵、污物等捞出池外。在水温19℃时,受精卵?0小时左右可孵出子?鳅苗)、/p>

3、鳅苗管理:刚孵出的鳅苗全长3?厘米,头部弯向腹部,具有较大的卵黄囊,并具外鳃。侧卧水底或附于鱼巢上,很少活动,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鳅苗孵?天后,体色加深,卵黄囊缩小。孵?天后,鳅苗体色变黑,卵黄囊消失,鳔出现,胸鳍变大,能够短距离平行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要投喂煮熟的蛋黄或豆浆、/p>

泥鳅繁殖技? src=

泥鳅繁殖技?/p>

泥鳅繁殖注意事项

1、孵化温度与受精率、孵化率密切相关,水温低?0℃或高于30℃,受精率、孵化率都较低,因此孵化最好在水温22?8℃时间段进行、/p>

2、当受精卵全部破膜后,应迅速及时捞出卵膜及污物,以免腐败造成水质恶化,影响苗种成活率、/p>

3、苗种培育期间定时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泥鳅苗在营肠呼吸、皮肤呼吸之前,完全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这与成鳅不一样,以免因水中缺氧造成浮头大批死亡。鳅苗下塘后15天左右,肠呼吸器官才能初步形成,但并不完善、/p>

4、泥鳅苗下塘时最好把池塘水温与孵化池水温调节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p>

5、泥鳅苗培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鱼病为气泡病、烂鳃病,烂鳃病多发生在鳅苗下塘12天左右,因此在鳅苗下??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提前预防。而气泡病在泥鳅苗下塘的当天就有出现,发现病情应及时加注井水,同时每亩用食?0?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p>

6、泥鳅苗长到3?厘米后,应进行分塘,每亩10?5万尾、/p>

7、当?月份繁育的泥鳅苗,由于生长期短、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经?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0?0?千克左右、/p>

(编辐yaoqin)部分专业内容仅供参耂/p>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