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场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renjimin   农村创业    2019-03-26 14:28:00
【导读】 ...
  鹌鹑养殖场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鹌鹑养殖场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农民博博 :鹌鹑怎样养殖?                  
▋农技专家小组 :

  1. 杀虫

  主要是杀灭鹌鹑体外的寄生虫,如虱、蚤、螨等,以及环境中的节肢动物,如蚊、蝇等。

  (1) 虱

  是禽类的一种永久性寄生虫,在同一个禽体上存活终身,代代相传,当与其他禽类接触时才能传播。虱取食干燥的羽根皮肤、皮屑,还可能从伤口或新换的羽毛处摄食渗出的血液,严重时可使患鹑神经紧张,不能安静休息,影响食欲,并可导致产蛋率下降10%——20%。

  (2) 螨

  螨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的有红螨等。它们白天隐蔽在栖架、墙壁及地坪的裂缝中,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爬行在禽体上取食,将禽体的皮肤咬破吮吸血液。严重的螨害可使患鹑委顿、衰弱、贫血,导致产蛋量下降。

  (3) 蝇

  主要指的是家蝇,虽然对鹌鹑没有直接的损害,但它能机械性地传播疾病和寄生虫虫卵,尤其是蛔虫卵及其他线虫的虫卵。家蝇在鹌鹑的面前飞来飞去,也使鹌鹑不得安宁。

  (4) 蚊

  蚊的危害是吮血和传播疾病,但只有成熟的雌蚊能吮血,雄蚊是靠吸取植物液汁为生的。蚊卵必须先在水中孵化才能变为蚊。因此,清理积水就能控制蚊的滋生。

  当鹑舍或鹑体发现体外寄生虫时,要将鹌鹑从被污染的鹑舍内移出,仔细检查鹑舍,找出寄生虫集聚的地方,然后用杀虫药杀灭。

  清除鹑舍附近的垃圾、杂物和乱草堆,疏通排水道,填平污水沟,搞好鹑场周围的环境卫生。

  鹑舍保持通风良好,地面干燥,避免饮水器漏水、舍内积水,清除蚊、蝇的滋生场所。

  使用黑光灯灭蚊、蝇。这是一种特制的电光灯,灯光为紫色,苍蝇有趋向这种光的特性,当触及带有正、负电极的金属网时,即被电击致死。

  常用的杀虫方法概括为拍、捉、捕、粘以及毒。毒杀昆虫的药品很多,但易使昆虫产生抗药性,故应交替使用,如敌百虫、敌敌畏、除虫菊、溴氰菊酯(敌杀死)等杀虫药,可用于喷洒、烟熏,或做毒饵。要防止人鹑大剂量接触、吸人或误食以上杀虫药,以免发生中毒。

  2. 灭鼠

  鹑场的鼠害非常普遍,损失也相当严重,表现在咬鹑偷蛋,盗食饲料,咬毁器物,传播疾病等。鼠类的繁殖力极强,全年可繁殖6——10胎,每胎产子鼠7——10只,多的达18只,妊娠期21——22天,3——4个月龄的鼠就能交配生育。

  鼠类的适应范围很广,加之鹑场可提供优越的生存条件,如饲料种类多,营养价值全面,仓库无防鼠措施,食槽开放供应,任鼠类自由取食,在这样独特的环境条件下,鼠类会迅速繁殖起来,即使新建的鹑场,也会很快发生严重的鼠害。

  灭鼠工作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根据鼠类的生态学特点防鼠、灭鼠,从鹑舍建筑和卫生措施方面着手,控制鼠类的繁殖和活动,使鼠类在各种场所生存的可能性达到最低限度,使它们难以得到食物和藏身之处。如经常保持鹑舍及周围地区的整洁;及时清除饲料残液,将饲料储藏在鼠类不能进入的房舍中,使其得不到食物,可以大大减少家鼠的数量;在鹑舍建筑方面应注意防鼠的要求,墙基、地面、门窗等应力求坚固,发现有洞及时堵塞。另一方面则采取各种方法直接扑杀鼠类。

  (1) 器械灭鼠法

  即利用各种工具,以不同的方式扑杀鼠类。如关、夹、压、扣、套、翻(草堆)、堵(洞)、挖(洞)、灌(水)等,以及使用自动捕鼠器。在使用鼠笼、鼠夹之类的工具捕鼠时,要注意诱饵的选择、布放的时间和方法。

  (2) 药物灭鼠法

  灭鼠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各鹑场可因地制宜地选用,同时还要制定灭鼠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鹑场每个工作人员的灭鼠责任心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消灭鼠害。

  (3) 控制飞鸟

  飞鸟、麻雀等飞鸟会传播新城疫、禽霍乱、禽流感等疾病。有些飞鸟带有寄生虫,易成为多种禽病的传染源。鸟类的危害有时较鼠害更厉害。因此,在鹑场内防止飞鸟进入,也是一项重要的防疫措施。

  为了控制飞鸟进入鹑舍,鹑舍的各种窗户都要装上铁丝网或纱窗,阻止鸟在建筑物内筑巢。采取人工驱赶、扑杀等措施,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鹑舍之间及其周围地区不宜种植树木,尤其不宜种植高大的树木,因树大引鸟。为了绿化、美化环境,可在鹑场周围种植灌木和花草之类的植物。

  3. 疫苗和免疫接种禽用疫苗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品,也是禽群产生对某一传染病免疫力的启动剂。它是根据免疫学的原理,利用病原微生物本身或其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为基础,经过科学加工处理制成的。它不同于一般化学药品,而是通过免疫接种使家禽产生抵抗力,免于感染某种特有的传染病。

  疫苗的种类很多,按毒株的强弱可分为弱毒苗和强毒苗;按剂型可分为活苗和死苗;按制作方法又可分为冻干苗、液体苗、干粉苗、油剂苗、组织苗、佐剂苗等。

  (1)科学购买、运输和保存疫苗

  ① 购买

  购买时要选择有疫苗经营资质的经销商;选择有批准文号厂家生产的疫苗;要仔细检查标签、疫苗色泽;购买价格适宜的疫苗,不能贪图便宜;选择质量可靠,效果好的疫苗使用;购买疫苗时要携带保温箱或保温瓶。

  a. 检查疫苗标签上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和生产厂家,谨防假冒伪劣疫苗。

  b. 检查包装是否合格,疫苗是否按要求保存条件保存。

  c. 冻干苗用针头插入疫苗瓶内,如果稀释液自动吸人瓶内说明真空,反之疫苗不宜使用。

  d. 冻干疫苗块离开瓶底,变成粉末或颜色不正常者不宜使用。

  e. 疫苗在稀释液中溶解不完全者不宜使用。

  f. 油佐剂灭活苗质地均匀,色泽为乳白色。警惕不规范生产的伪劣产品,使用时应认真选择、甄别。

  (2) 运输

  短距离运输疫苗时将疫苗放人保温箱,加冰块,再乘车返回即可。大批量长距离运输疫苗时应将疫苗放到保温箱内,加冰块,用专用冷藏箱或冷藏车运输,也可用飞机运送。液氮苗需用液氮专用车运送。疫苗装车后应在最短时间内送达目的地。

  (3) 保存

  按保存温度和方法不同分为以下3种。

  ① -15℃以下保存新城疫疫苗、禽痘苗等属于这一类。

  ② 2——8℃条件下保存部分进口冻干苗和油佐剂灭活苗在此条件下保存。

  ③ -196℃的液氮中保存  马立克液氮苗需在此条件下保存。

  (3) 鹌鹑的免疫程序

  鹌鹑与鸡、鸭、鹅等家禽一样,可能发生多种传染病,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又不相同,有活苗也有灭活苗,免疫期有长有短,接种日龄有早有晚,每个鹑场应根据鹑群的实际情况选用疫苗,并按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地安排预防接种的次数、时间和方法,这就是免疫程序。

  只有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应有免疫效果,但也不可能制定出一个适合我国各地、各个鹑场通用的统一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尚未有鹌鹑专用疫苗,但可使用若干鹌鹑和其他家禽共患病的疫苗,如新城疫疫苗等,同样能产生应有的免疫效果。据了解,在我国的养鹑业中,对免疫接种不够重视,许多鹑场没有开展免疫接种,造成疫病流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 疫苗接种常用方式

  ① 肌内注射

  将疫苗用注射器注射到胸肌、腿肌和翼肌部位。注射疫苗时针头与皮肤的夹角应小些,不能垂直注射。

  ② 皮下注射

  是将疫苗用注射器注射到颈部或腿部皮下的方法。皮下接种疫苗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把皮肤提起,将针头平着插入注入疫苗,感觉两手指中间有膨胀感说明疫苗准确注入。

  ③ 滴鼻

  用滴管或滴瓶将稀释好的疫苗滴入鼻孔,让鹌鹑吸入。

  ④ 点眼

  用滴管或滴瓶将稀释好的疫苗点到鹌鹑的眼睛里。

  ⑤ 滴口

  用滴管或滴瓶将稀释好的疫苗滴入鹌鹑口腔内,使其喝下。

  ⑥ 刺种

  用刺种针或蘸笔尖蘸取疫苗在翅膀内侧血管稀少的地方刺种两下即可。

  ⑦ 饮水

  将疫苗直接加入到水中饮用。

  ⑧ 喷雾

  用专用喷雾器把疫苗对准鹌鹑头部喷雾。喷雾免疫时应关闭舍内风机,使疫苗吸入鹌鹑的鼻腔内。

  (5) 稀释疫苗方法。

  ① 疫苗稀释量的确定

  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一般用量为0.2——0.5毫升/只。可依此计算每瓶疫苗的稀释剂量。滴鼻、点眼和滴口时先用接种疫苗的滴管、滴瓶吸取2毫升凉开水测定每毫升多少滴。如果每只鹌鹑滴3滴,计算每瓶疫苗应稀释多少毫升。例如每毫升疫苗稀释液或凉开水滴24滴,每只鹌鹑滴3滴,则每毫升稀释液可漓8只鹌鹑,1000只鹌鹑需疫苗稀释液125毫升。

  ② 稀释

  稀释前,接种和稀释疫苗的用具应消毒。

  用稀释液反复冲洗疫苗瓶3次,保证疫苗瓶内的疫苗全部取出,使接种的疫苗量充足。

  轻轻振荡使疫苗与稀释液混合均匀。

  (6) 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

  防疫程序不科学,不适合该群鹌鹑实际情况。

  母源抗体干扰,首免日龄确定错误。

  疫苗失效或质量不佳。

  疫苗选择错误或使用错误。

  疫苗使用方法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对或疫苗接种时间过长。

  不同种类疫苗之间互相干扰免疫效果。

  疫苗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失误,使疫苗失效;疫苗稀释方法不正确。

  法氏囊病和马立克病引起免疫抑制。

  接种疫苗时鹌鹑处于发病潜伏期。

  (7) 温馨提示

  生物药品怕热,特别是活疫苗必须低温冷藏,防止保存温度忽高忽低。运输时要有冷藏设备,使用时不可将疫苗靠近高温或阳光下暴晒。

  使用前要逐瓶检查,注意苗瓶的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瓶签上有关疫苗的名称、有效日期、剂量等记载是否清楚。用后要记下疫苗的批号、检验号和生产厂家,若出现疫苗的质量问题便于追查。

  生物药品使用的器材,如注射器、针头、滴管、稀释液瓶等,都要事先洗净,并经煮沸消毒后方可使用。针头要做到注射1笼或10——20只鹑换1个,切勿用1个针头注射到底。在疾病流行的鹑群,应实行每只鹑换1个针头。吸取药液时,若1次不能吸完,不要拔出疫苗瓶上的针头,一则便于继续吸取,二则避免污染瓶内的疫苗。

  需稀释后使用的疫苗,要根据每瓶规定的头份用稀释液进行稀释。无论是生理盐水,还是缓冲盐水、蒸馏水或铝胶盐水,都应与疫苗一样要求瓶内无异物杂质,并在冷暗处存放。已经打开瓶塞的疫苗或稀释液,须当天使用完,若用不完则应废弃。切忌用热的(40℃以上)稀释液稀释疫苗。

  饮水免疫时,首先要注意水质,若用自来水,应先在缸内放8小时以上,让其中的氯挥发后才能使用,最好加0.2%的脱脂奶。饮水器要有足够的数量,可保证大部分鹑同时能饮到水;盛水的容器要干净,不可用金属容器。饮水免疫前先要停水,夏季停1小时,冬季停2小时。每只鹑的免疫饮水量,按个体大小为5——15毫升,要求在半小时内饮完。

  必须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预防不同的传染病,应使用不同的疫苗,即使预防同一种传染病,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毒株或类型的疫苗。对于新城疫,应根据抗体检测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和本场传染病流行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使用疫苗。鹌鹑必须在健康的状况下接种疫苗才能发挥作用,正在发病或不健康的鹌鹑不宜接种疫苗。

  紧急预防接种。如鹑群中发现新城疫等急性传染病,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但需剔除病鹑。要做到只只更换针头,并向场(户)申明,可能有部分处于潜伏期的病鹑是得不到保护的。

  免疫接种后要搞好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一般于接种后5——14天才能使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在这段期间要注意饲喂全价饲料,防止病原入侵,减少应激因素(如寒冷、闷热、拥挤、通风不良、氨气过浓等),使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疫苗的保质期。各种不同类型的疫苗其保质期和保存方法是不同的,一般来讲,活苗应低温冷冻保存,灭活苗在4℃左右为宜。

  4. 药物防治

  一个鹑场可能发生各种疾病,其中有的疾病可用疫苗预防(如新城疫等),但还有许多疾病尚未研制出疫苗或疫苗的效果不甚理想(如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等)。因此,对于这些疾病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常规的防疫卫生工作外,应用药物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些药物还能调节禽类代谢,促进生长,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等,所以,越来越多的药物已用于养鹑。为了正确地使用药物,以达到防治鹑病的目的,有必要了解鹌鹑常用药物知识。

  (1) 药物的作用

  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病鹑既有抗病作用,同时又能对机体产生有害的或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

  ① 治疗作用

  如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等化学药物,对病鹑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有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又如应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治疗鹑类某些营养缺乏症或代谢病,若是用药正确,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对某些普通病还可进行对症治疗,如适当使用健胃、止泻、收敛、补液、解毒等药物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② 不良作用

  特别是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往往会产生超过鹑体耐受能力的严重损害,甚至死亡,这种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称为“毒性反应”。如磺胺类药物等都可能产生毒性反应。由于鹑的生长期短,用药后这类药物还能残留在鹑的酮体和蛋中,作为人的食品也是不合格的。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了解药物的特性、剂量、疗程及病鹑的体况,尽量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

  (2) 鹌鹑给药的方法和技术

  根据药物的特性和鹌鹑的病情及生理特点,选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于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药效出现的时间及维持时间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鹌鹑的给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混于饲料

  这是鹌鹑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连续投服的药物;不溶于水或加入饮水中使适口性变差或影响药效的药物。笼舍使用长流水的饮水槽,无法在水中添加药物,也可混入饲料喂给。通常抗球虫药、促进生长药及控制某些传染病的抗菌药物均可混于饲料中喂食。

  为了保证所有鹌鹑都能吃到大致相等数量的药物,必须使药物和饲料均匀混合,在没有搅拌机的情况下,一般的做法是先把药物和少量的饲料混合均匀,然后把这些混合均匀的少量饲料再加入到大批饲料中,继续混合均匀。对于某些容易引起中毒的药物,除要准确掌握剂量外,尤其要注意混合均匀。

  ② 溶于饮水

  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鹌鹑自由饮用,对于不进行饲料加工的鹑场来说,此法更为方便。常适用于短期投药,如只要服1——2天;紧急治疗药物;病鹑已不吃料,但还常饮水。

  要求药物易溶于水,若只有部分溶于水的药物,必须在饮用过程中不断加以搅拌,才能保证均匀。为了避免药物在水中失效,最好在半小时内饮完。

  药物溶于饮水时,也应由小量逐渐扩大到大量;不能向流动着的水中直接加入药剂,因为那样不能保证药物的准确剂量。

  某些药物虽然易溶于水,但不能经饮水投药,因为该药物不能从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因而对消化道以外的病原不起作用。

  ③ 肌内和皮下注射此法常应用于预防接种和治疗鹌鹑的疾病。

  肌内注射法吸收较快,药物作用的出现也较稳定,若为有刺激性的药物,应采用深层肌内注射,注射部位有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及腿部肌肉。

  实践证明,翼根内侧肌内注射较安全,因胸部肌内注射时,如果操作不熟练,往往可误将药物注入心、肺或肝,造成死亡。腿部外侧肌内注射有时会误伤神经,引起跛行。

  皮下注射常选用在颈部或腿内侧皮下,油乳剂苗或注射药液量较多时,适合皮下注射。进行皮下注射时,需一助手抱定鹌鹑,特别在疫病流行时要经常更换针头。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