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笔者的指导下,福建宁化县云农技现代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异育银鲫“中科3 号”池塘高产健康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和地点
本试验于2016年1-12月在福建宁化县云农技现代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内进行。
2.池塘条件
试验塘为2013年建的标准化商品鱼池塘,面积10亩。呈长方形,背风向阳,东西走向。水源充沛、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NY5051-2001的要求,水深常年保持在2.6米、透明度为30~35厘米,保水保肥,塘底壤土疏松通透、平整略向排水口倾斜;实行进排水分流。试验塘配备一台微孔增氧机(按鼓风机功率0.3千瓦/亩配置,放置15个增氧盘)作为常规增氧设备,同时配备2台相同功率的叶轮式增氧机作为应急设备;此外,还有功率120瓦投饵机一台及捕捞定置网一张。
3.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在苗种放养前30天,排干池水,整修池塘,清除杂物和过多的淤泥,使池底淤泥层保持在10厘米左右,经曝晒霜冻15天后注入新水8厘米,将选好的生石灰块灰(按75千克/亩)放入事先挖好的小坑内溶化成糊状,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并于次日将底泥推耙一遍,彻底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
(2)进水和肥水:在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投放前7天,池塘加注经沉淀池沉淀的水至80厘米(进水管口加装60目钢丝筛网用于过滤补水,防止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及其卵进入),以后每隔7天加10厘米新水至2.6米的稳定水位。进水后,每亩施发酵腐熟并经漂白粉消毒的鸡粪500千克(鸡粪与漂白粉按100∶1充分搅拌均匀,彻底杀灭细菌和有害生物),以肥水培养浮游生物,透明度控制在28厘米左右,待池水变成豆绿色即施用芽孢杆菌。
4.鱼种放养
(1)鱼种来源: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种从福建顺昌县兆兴鱼种有限公司引进;鲢鳙鱼和团头鲂“浦江1号”则来自宁化县鱼种场。
(2)鱼种选择:放养的鱼种要选择规格均匀、体形正常、鳍鳞完整、体质健壮、活泼溯水性强、眼睛水晶体光滑润泽、体表光滑无寄生虫的鱼种;为提高养殖成活率,畸形率和损伤率控制在1%以内。
(3)鱼种放养时间: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种于2月23日放苗,待其驯食成功后再投放鲢鳙鱼和团头鲂“浦江1号”鱼种。
(4)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及放养密度:试验塘采取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搭配混养鲢鳙鱼和团头鲂“浦江1号”。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浴15分钟消毒,将鱼体表的寄生虫和细菌彻底杀灭。投放鱼种时应选择在进水口附近避风向阳处多点投放,前后温差应小于3℃。2月23日至3月5日,投放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种2.3万尾、净重805千克,鲢鳙鱼和团头鲂“浦江1号”鱼种共0.63万尾、净重234.5千克。试验塘鱼种投放情况详见表1。  
亩利润超5000的鲫鱼新品种是这样养的
5.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试验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规定,选择鲫鱼配合饲料作为生产用料。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饲料选择主要体现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粗蛋白质含量的需求:当鱼平均体重低于100克/尾时选用粗蛋白质含量38%左右、粒径1.5毫米;平均体重在100~200克/尾时选用粗蛋白质含量36%左右、粒径2.0毫米;平均体重超过200克/尾时选用粗蛋白质含量32%左右、粒径3.0毫米的沉性颗粒料。
(2)鱼种驯食: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种投放第3天即开始对其抢食习性进行驯化。驯化期水质宜“清瘦”,敲打竹筒发出声响,刺激鱼体产生条件反射,人工定点、定时将饲料呈1.5米2范围的扇形手抛,手抛时应按“慢—快—慢”和“少—多—少”的方式进行,每日3次,每次约30分钟,经8天左右的驯化,其上浮水面聚群抢食的习惯便形成。
(3)饲料的投喂:饲料投喂采用自动投饵机,按“四定”的原则进行,并根据水温变化和鱼的不同生长阶段特点调整日投饵率和投饵次数。饲养初期水温达到15~20℃时,日投饵2次,时间为9:00和16:00,日投饵率为1.8%~2.0%;5月水温达23℃左右,日投饵3次,分别在8:00、12:00和16:00进行,日投饵率为2.2%~2.5%;6-10月水温超过25℃正是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长旺季,日投饵次数提高到4次,分别在6:00、10:00、14:00和18:00,日投饵率为2.6%~3.3%,达到饲料转化率的最大化;11月随着水温开始下降,日投饵次数降为3次和日投饵率为2.2%左右;12月投饵次数为2次,投饵率为1.9%左右。饲料的投喂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特别是应适当控制梅雨季节和鱼病多发季节的投喂量。
6.日常管理
(1)水质调控
水位调节和水体交换:适度换水和保持合理的水位有利于改善水体养殖环境,确保水质稳定、提升养殖鱼类的品质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养殖初期水深控制在1.2米左右,利于快速提升池水温度;5月进入夏季,逐渐注水至最大深度2.6米,利于保持水温的稳定。根据水质变化和鱼群活动情况每隔7天换水1次,每次15厘米,约占总水量的6%;进入盛夏季节(7-9月)每5天换水1次,每次25厘米左右。采取先排后进,加注的新水在沉淀池经消毒和筛网过滤后才能进入养殖池,避免污染和病原流入。
追肥:选用小球藻利生素作为渔用生物肥来定向培育淡水小球藻等有益种群。5-9月每月施肥3次,选择水温和pH值较低的晴天上午按0.37克/米3 (首次每亩加2千克尿素配合使用)稀释1000倍全池均匀泼洒,同时开机增氧。全程调节养殖水体成“肥、活、嫩、爽”。
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根据水质情况合理使用经活化处理的微生态制剂调水,一般芽孢杆菌7天施用1次,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15天1次,按1.5克/米3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可视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当遇阴雨天气、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偏高、浮游微藻繁殖过度时用光合细菌调节;若水体老化、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有机物溶解过多、浮游微藻繁殖不足时施乳酸菌调节。
合理增氧:一般情况使用微孔增氧机增氧。晴天14:00左右增氧2小时;阴天则次日凌晨3:00左右(养殖密度偏大或水体偏肥时还应提早)增氧至日出;连绵阴雨半夜增氧至日出,暴雨时则提前到上半夜开机;若遇温差变化大或特殊情况时要及时增氧。日出后、傍晚和阴雨天白天则不开机。当鱼浮头要尽早增氧,炎热天、风小增氧时间则长,凉爽天、风大增氧则短,坚持以主要生产季节天天开为原则。倘若出现如施肥或消毒后、天气突变、水质恶化、浮头等特殊或应急情况要及时加开叶轮式增氧机增氧。
水质监测:坚持每天监测水质,确保pH在7~8.1、透明度为31~35厘米、溶氧5毫克/升以上、氨氮低于0.1毫克/升等几项指标。
(2)巡塘与抽样检测: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和夜间值班,观察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以及水位、水质变化情况,检查设备设施防损等;保持养殖水体的卫生和对病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抽样检测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生长情况(每25天进行一次,每次随机抽样30尾,详细测量记录生长数据),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饲料蛋白质含量、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3)病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鱼病流行季节(4-10月),每半月用生石灰22.5克/米3全池泼洒;每月用90%晶体敌百虫0.5克/米3稀释后全池泼洒;交替投喂添加大蒜素0.5克/千克的饲料或添加三黄粉和多维宝(按厂家使用说明用量)的饲料进行预防。每半月用漂白粉250克对饲料台消毒1次,每7天对使用工具消毒1次。整个养殖期间严格执行渔药使用与休药期的规定。由于预防措施得当未发生鱼病。
(4)适时上市:9月起,根据市场行情将符合起捕规格的商品鱼均衡上市,充分发挥水体产能,提高产量和效益。
(5)日常记录:做好养殖日志,详细记录每种鱼的放养、生长、收获情况,每天投饵施肥、鱼的活动摄食、水质监测管理数据、饲料和药物的选用、病害防治措施等情况,以便总结分析。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 
该试验塘至12月中旬共收获商品鱼15324.3千克,产值234085.8元(详见表2)。
亩利润超5000的鲫鱼新品种是这样养的
2.经济效益分析
该试验总产值234085.8元,其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157320元;生产成本180990元,其中苗种费29300元、饲料费122595元、电费5040元、池塘租金5000元、药品费2455元、人员工资13600元、设备折旧及其他费用3000元;实现净利润53095.8元,亩利润5309.58元,投入与产出比1∶1.29。
三、小结与讨论
1.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试验塘,合理套养滤食性的鲢鳙鱼和抢食能力弱的团头鲂“浦江1号”,而不搭配抢食能力强的草鱼和鲤鱼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宜过早投放套养鱼种,特别是鳙鱼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驯化影响很大,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蒜素可以起到诱食的作用,降低水位增大相对密度、有效缩短驯化时间。
2.选择蛋白质含量32%以上、适口粒径的单一养殖品种专用饲料科学投喂,能有效提高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同时较好的水质条件以及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追肥增加浮游生物饵料是高产的关键。本次试验异育银鲫“中科3号”饲料系数为1.63,笔者认为较低的饲料系数、高鱼价、成活率高和抗病力强是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3.试验表明使用微孔增氧为主的增氧方式,不仅具有高效增氧、迅速恢复养殖水体自我净化的功能,还能降解有害气体、使水质相对稳定、预防鱼病的发生,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实现安全、节能的目标。
4.试验表明科学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净化水质,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增加溶氧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对促进鱼类生长,提高水产品的品质有显著效果,是健康养殖和渔业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
福建宁化县城郊畜牧兽医水产站  邱文彬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